武威职业技术大学是2025年经教育部批准,以武威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15年的甘凉道立师范学校。学校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办学单位。
学校始终秉承“厚德长技、守正创新”的校训,致力于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学校先后建成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级示范校、省级优质校、省级双高校,在建第二期省级双高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获批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甘肃省职业启蒙劳动教育培育基地、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1770.25亩,其中生产性实训基地680亩,建筑面积43.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6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268亿元,图书123.54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34人,专任教师66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58.53%,高级职称教师占36.68%,“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64.38%。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护理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旅游与商贸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药学院、基础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3个教学单位。学校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项目和区域产业,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清洁能源、医疗康养、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和信息工程等8个特色专业集群,目前开设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47个。建成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8个,省级重点特色优质专业15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省级技能大师及名师工作室1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园丁奖”6人、“青年教师成才奖”5人,市级“园丁奖”10人。
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获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教师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国赛二等奖2项,省赛获奖73项。学生在世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9项,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317项。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市厅级及以上奖励48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4项。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达95%以上。
学校积极探索形成“集团化办学+产业学院+实训基地+校企命运共同体联盟”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模式。现有“三级甲等”附属中医医院1家、20兆瓦光伏电厂(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牵头组建武威市域产教联合体、氢能技术应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绿色化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甘肃省红色文旅健康产业产教联盟、武威职教集团,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与196家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室135个、校外实训基地167个。
学校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组建科研创新团队11个,立项市厅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373项,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93篇,出版专著86部、教材331本,获得专利17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学校入选甘肃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3.37万人次,年均培训2.67万人次。开展技术服务,产业科技培训2030人次,科技指导155次,农业技能培训30余次,完成技术成果转化28项。累计向古浪县支持帮扶资金1680万元。对口帮扶培黎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先后对7所中职学校开展多样性帮建。
2018年,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在学校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树立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全国典范。办学成果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教材《碳达峰碳中和案例选》,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广泛报道。学校与武威重离子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培养放射治疗技术(重离子方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全国重离子治疗系统产业集群发展。2010年8月,武威市人民政府与兰州交通大学在武威职业学院联合成立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合作办学10年间累计培养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近1800人,为学校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学校重视教育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15人,完成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标准5项,已全部纳入其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为“职教出海”贡献了武职力量。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威实践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局面”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努力建成“西部示范、全国一流”的高水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更新时间:202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