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暑期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学习情况汇报——徐玉山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4日 点击数:822 字号:【

今年暑期,我荣幸的参加了优质高效建设师资培训项目——职业院校教练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本次培训听课时间虽然短暂,但内容却比较丰富全面,而且也比较实用,使我受益非浅,感受颇多。在这次的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三位专家的精湛讲解,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她们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建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符合职业教育目标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教学理念,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感受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转变师生的角色的关键性,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也要体现多样化,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优质高效。这次教学技能的培训,让我们每一个学员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再一次的更新。下面我就本次假期培训的情况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1 精心设计导语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课堂的导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彩、高超、新颖、别致的导语必然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效果,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使教学很快进入最佳境界。有位教学名家曾经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也如此,如果没有好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自然课堂教学的其它环节也就难以进行,可想而知教学效果。因此,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何设计“导语”呢?我认为:必须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而综合考虑,灵活运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她独到的魅力。具体方法有:

①情景创设类“导语”  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思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②故事讲述类“导语”  短小精悍的故事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对教学内容背景的了解。

③成语典故类“导语”  适当运用成语典故,既丰富了学生文史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④承上启下设问类“导语”  通过温习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并提出须解决的问题,自然过渡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本节教学内容)。

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2.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如果将教学设计简化地用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可以是:

教学设计=教学观念+技术/方法

2.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 “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2.2.1 创设情景,激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前提条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士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了兴趣,就会盯住自己所关心的事物,产生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它,探究它。所以在引入课题时,创设有趣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促使他们产生积极探究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为他们主动参与整堂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景。

2.2.2 提出问题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知识交流的过程。如果仅仅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也不会有什么成效,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问题是开展科学教育的起点。有效的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引,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问题要围绕教学中心内容,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用“新”唤起学生的“心”,学生才会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更要善于变换角度,改变方式地提出,并且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有新鲜感,才会启动思维神经 ,才能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

2.2.3 体验角色,深化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

活动是激活兴趣的舞台,是促进发展的战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增设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进入角色。这些活动可跟学生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也可跟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2.2.4 认真小结,师生互动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深化,系统,归纳课堂上所学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培养学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时,要打破教师的小结专利,通过让学生个人小结,两人一组小结,小组讨论小结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系统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小结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参与创造的过程。这样学生才算是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将所学内容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中进行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活跃思路,共享资源,探求多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3 鼓励的艺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医学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鼓励,能使学生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评价学生时要多用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太棒了!你这样做很好!”“很有创意,有很大进步了!”“老师欣赏你这样做”“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等等。鼓励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但是在使用时却要注意不能过度、不能失时、不能多目标、不能太片面。因此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千万不能随便给予,随意乱用。只有抓住时机、准确到位、入情入理、因人而异的表扬鼓励,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促进作用。为使表扬鼓励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效开展工作的强劲后盾,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表扬鼓励,了解其运用的相关技巧。具体措施和方法:

①善于发现后进学生的优点  平时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们,优等生得到表扬是家常便饭,后进生被表扬却是“千载难逢”。但是后进学生得到的为数不多的表扬鼓励却能让他有所改变,甚至受益终身。

②切忌把好差学生互相比较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点。为了一切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就要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以优衬差,什么事都喜欢把学生作比较,是一种拙劣的教育手段,不仅不会激励学生更进一步,反而还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甚至自暴自弃。

③表扬鼓励语言要随机应变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不伤害学生,无论学生说什么都用表扬通用语,“对,说得很好!”“好!讲得不错!”对于学生的发言,不予指正,一味肯定,不加分析,赞不绝口。这种让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何处的通用表扬,不但起不到促进激励的作用,反而会让老师在学生中失去威望,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降低辨别正误的能力。因此,表扬鼓励不仅要因人而异,表扬鼓励的语言也应随机应变。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表扬语言

④运用表扬鼓励要适时  真诚、坦率、得体的表扬鼓励能创造奇迹,但要掌握好时间、地点。

实践证明,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自信,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用鼓励艺术,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次培训中,老师们都非常积极的参加各种研讨活动。大家一起探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交流经验。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精妙的教学技巧,也看到了不足,找到了改进的方向。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收获颇丰。我将带着这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投入到新的教学工作中,争取获得更大的教学成效。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