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标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2日 点击数:1,305 字号:【

高职院校在经历过一轮示范建设的高潮后,如何巩固示范建设成果,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已成为各高职院校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为了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去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为高职战线树立起改革发展的“新标杆”。

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标准

建设优质高职院校,能够实现人才培养、办学条件、实训能力、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优质化,关键在于构建优质高职院校的标准。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协作委员会副会长马树超在校长联席会的讲话中提出了优质高职院校的十大标准:毕业生竞争力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高水平、服务地方行业高水平、办学条件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学生能得到高水平的个性化关注和指导、知名企业参与专业教学高水平、协同创新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高水平和社会认可高水平。也有专家认为,优质高职院校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导向。根据优质高职院校对不同主体需求的满足,可以将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标准分为外在标准和内在标准。

优质高职院校的外在标准

优质高职院校的外在标准,主要指高职院校对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需求的满足程度。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对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的需求,其本质功能是缓解社会阶层矛盾。在开放性的入学政策以及生源不断多元化的条件下,提供适合个人发展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优质高职院校的外在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声誉高。具有高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承认度高并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2.办学能力强。全面提升和拓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能够在政府规范引导下,院校自主办学、主动服务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办学特色鲜明。突出“高”和“职”,人才培养上强调对学生进行高智力含量的技术教育,体现地方性与行业性。

4.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主体办学成为现实,企业全面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

5.社会支持度高。政府、社会、企业、学生以及家长对高职院校具有高的支持度。多元开放的集约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高职院校的资源开发渠道顺畅,资源的整合能力、资源的共享利用及其利用效益显著提高。

优质高职院校的内在标准

优质高职院校的内在标准,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对师生需求的满足程度。优质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师生需求,集中有限资源致力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优质高职院校至少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在标准:

1.先进的办学理念。联通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帮助人人成功的职教理念。

2.严谨的教学体系。教学设备条件优良、管理规范,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的使用效能高。专业教学标准与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科学、简洁严谨,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健全。

3.特色的师资队伍。从课程教学、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打造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重的技术技能型教学团队。

4.精湛的管理水平。院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能立足市场、高瞻远瞩、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推动现代职业院校的治理体系建设,从绩效分配、选人用人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推进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5.卓越的组织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成为学校组织的文化,成为院校全体成员的共识并转化成生活行为方式。

优质校怎么建,产教融合是主线

对于“优质校建设”,许多领导、专家已经有过比较明确的动因解释和非常清晰的脉络梳理。马树超曾总结认为,示范校建设重点抓的是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骨干校建设重点抓的是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而优质高职建设则重点抓产教融合的院校整体质量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是关键,而产教融合是提升人才质量的关键。目前,“产”与“教”对接不是很紧密,主要表现在:学校与专业设置、企业和课程标准、社会需求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够紧密,对人才的培养针对性不强,直接导致了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严重。一些高职院校存在实训场地不足、实训设备功能落后、实训理念过时等现象,这使得教学环节和产业、行业严重脱节。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严重不足,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

如何解决产教融合“深度”问题呢?首先要从认识角度出发,要保证认识上有深度,要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和融入产业发展才可能有出路,只有保证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激发出活力、挖掘活力,才能把产教融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次要由浅入深的进行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由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涉及面比较广,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优势,准确地把握学校与企业利益的共同点,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深化,不断提高产教融合的层次,校企合作应该从中小企业开始,从小项目到大项目,逐渐向大企业靠近,不断提高战略合作层面;最后要建立深度融合长效机制,在办学机制上要建立起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制度保障和改革的方向。

结语

对于“优质校建设”项目,参评院校需要站在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凝练办学特色,举全校之力、集全民智慧,全面梳理办学思路,精心设计发展蓝图,坚持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力争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做师生创业的引路人、做同行院校的领跑者,以科学的方案设计征服人,以独到的特色吸引人,进而成为建设项目的承接人。而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更应着眼于强化特色、培育优势,着眼于集中火力、扶优扶强,打破“示范建设”时期“身份标签”,精心挑选那些办学基础扎实、优势特色鲜明、改革意愿强烈,同时说有想法、做有套路、干有实绩的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此为“优质校建设”项目评选最初始、最朴素的原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