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1日 点击数:1,944 字号:【

专业9: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一、项目建设团队:

项目负责人:

袁青年  武威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书记        副教授

项目组成员:

赵  明  武威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教  授

李亚梅  武威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        副教授

王书平  武威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        副教授

王  雄  索尼移动显示器(苏州)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生产技术科科长

    蒋  伟  武威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        教  授

袁建业  武威北方电讯有限公司                  总经理

柴爱平  武威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        教  授

胡斌彦  武威市政府信息中心主任                副教授

王鹏元  电子信息工程系应用电子教研室主任      讲  师

张玉梅  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教研室主任    讲  师

丁久荣  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教研室主任    讲  师

邹万芳  武威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        讲  师

马雪峰  武威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        讲  师

张伟东  武威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        讲  师

徐巧年  武威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        讲  师

 

 

 

 

 

 

 

二、建设背景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年产值为世界第一,其中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出货量均为全球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总规模达到15.5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1.2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约4.3万亿元。同时,中国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也异常活跃, 电子信息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已从单一制造业转为制造业与软件服务相结合,从集中于产业链下游转变为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的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一带一路,信息先行”已是业界的共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劳动集约型和技术集约型综合发展模式,走生态可持续发展和集群融合化发展道路。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2015年5月以来,国家层面先后发布《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构成制造强国战略政策体系,对制造强国战略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里面也对电子信息产业提出了规划,要打造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输出的黄金通道,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化制造产业链,发展制造服务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驱动各行业创新发展,依托“智慧甘肃”建设的全面开展,推行智能化社会服务,积极落实《甘肃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引导和推动全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武威市政府也在《中国制造2025武威市实施方案》围绕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方向,精细作业、精准发力、力求实效。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食品制造、生物技术与医疗器材、节能环保、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备、通航飞机、高端装备制造。面向智能制造,专业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产生了新的要求。

2015年我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我院通过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构建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校企联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等各具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三、建设基础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我院电子类专业始建于2005年,现有在校生388人,年计划招生150人。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具备了充实的发展基础。

1.结构合理,师资雄厚的教学团队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有专任教师18人,聘请行业专家及兼职教师9人。其中: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8人,双师素质教师14人。中高级职称教师16人,占专任教师88%;硕士及在读硕士14人。15名教师获得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高级),8名教师获得国家级电工考评员资格证书。

近3年来,1名教师赴德国进行3个月的专业学习,2名教师赴美国进行3周的职业教育培训与交流,3名教师赴香港进行职业教育交流,38人次教师赴国内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进行1周以上的培训学习,所有专任教师都有1月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1名教师获评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

2.覆盖全专业,规模宏大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校内实验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占地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以上。现已建成2个电工电子实验室、1个单片机实验室、1个传感器实验室、1个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实验室;建成1个电工电子实训室、1个微机装配与维修实训室、1个家电维修实训室;建成1个CAD/CAM实训室,1的嵌入式开发实训室,1个新员工实训室,1个综合布线实训室;建成1个国家电工职业资格认证中心;引进了电子产品装配线一条,建成1个生产型实训基地;联合中锐教育集团成立了MIDP移动互联网学院。近年来,已与索尼移动显示器(苏州)有限公司、上海晋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昌硕科技有限公司、昆山三星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可靠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

3.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毕业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分析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校企联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实现人才共育,即学生一至四学期在校学习,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而实现就业。通过对当前电子产业和规模以上电子企业的调研,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制定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近5年来,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抓手,构建了“校企联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共同修订了16门课程课程标准,出版了5本教材,1门课程获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项成果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6名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甘肃赛区二、三等奖。

4.社会服务能力强

我院设立了武威市第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近年来,成功地举办了12期“家电维修中级工”和“维修电工中级工”职业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653人次,647人通过了考核鉴定。培训劳务输转人员476人,有316人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2013年至2016年,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师和武威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公司共同研发的“ZY-2008-04”电工电子实验实训平台和“ZY-JD-2009”家电实训教具挂箱共向甘肃及甘肃周边地区高职、中专院校销售260多台(套)。

四、建设思路

立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国家骨干校建设基础,重构“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电子行业、企业的调查,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扩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联合行业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进度,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改造传统教学,完善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按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立体化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制定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本区域高、中职院校同类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五、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电子行业人才岗位需求,探索校企共同体办学模式,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企互通互惠的长效合作机制,制定并完善适应校企合作各项制度;建设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选择管理和服务水平较高、实训条件完善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探索校内外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与融合的实训实习管理机制;建立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社会服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带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服务于武威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省级优质专业。

(二)建设具体目标

1. 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系与安博教育集团成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共建共育、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共赢共长的长校合作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实现学校、企业协同培养人才。

2.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院“校企联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旨,重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分段式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3.提升师资队伍教学能力

两年建设期内,聘请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名,双师素质教师4名,双师素质教师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聘请行业兼职教师9名,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逐步建成一支教育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4.提高生产性实训水平

与企业合作,完善、扩建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将企业“6S”管理制度引入实训教学管理。

5.加强信息化教学方法

建设一门在线开放课程,合作开发2门微课资源。

6.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搭建“机器人”创客工场,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7.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利用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每年完成中职师资培训20人次,完成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各100人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1项,安排8名教师赴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考察交流学习,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2次,每年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2万元以上;建设期内,申请专利2项。

8.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每年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举办学术讲座2次,每年派4名教师赴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考察交流学习,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办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六、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共育,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本着自愿、平等、协商、共赢的原则,电子信息工程系与安博教育集团成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共建共育、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共赢共长的长校合作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实现学校、企业协同培养人才。

在校企合作中,开展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拓展人才培养的合作渠道,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学校与企业共建共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技能鉴定机构、培训中心等,发挥资源的综合效应,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达到设施资源共享;建立教师与企业专家结对联系、相互交流机制,开展企业专家进课堂、专业教师进企业等活动,加快“双素质、双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使师资共培互聘;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开发,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途径,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专业;通过共同建立学生竞赛激励机制,促进学生技能发展,彰显专业特色;通过共同组建科技开发与服务团队,发挥成员间各自资源优势,推动科技攻关、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活动,提高行业企业技术水平与成员素质;校企共同开展人才需求状况深度调研与毕业生质量状况长期跟踪,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为职业院校招生就业、创业教育等工作提供有益服务。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在充分调研电子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和电子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学院“一体三通”人才培养模式为总纲,与晶端移动显示器(苏州)有限公司、甘肃润峰电力有限公司、武威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沿海及本地电子企业合作,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特点,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重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完善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规范

为了有效地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教学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办法》、《课程标准修订办法》、《学材实施手册》、《课堂教学管理工作规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习安全须知》、《学生实习工作手册》、《毕业论文基本规范》等,并汇编成册。

(三)外引内培,打造“双素质,双结构”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2年建设期内,建成校内王书平大师工作室1个,校外林肯大师工作室1个,培养教学骨干6名,教学能手6名,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成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为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表

项  目

2017

2018

累计

大师工作室

成立1个

成立1个

2

教学骨干

培养4名

培养2名

6

教学能手

培养4名

培养2名

6

教学团队

建设1个

完成建设

1

1.建立大师工作室

大师工作室职能

姓名

基本情况

建立时间

工作室职能

林肯

安博大学事业部教学总监兼任分公司总经理,曾任某门户网站技术经理、网站架构师,大数据专家,互联网运营专家。10余年互联网运营经验。精通移动互联网APP开发。持有RedHat、百度、思科(cisco)、IBM权威认证及讲师认证。

2017.03-

2018.12

1.主持1项校企合作项目;

2.主持1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3.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4. 培养3名骨干教师;

5.指导开展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竞赛活动;

6.开展信息行业发展讲座。

王书平

武威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副教授。近年来主持开发省级精品课1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被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评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先进个人。

2017.03-

2018.12

1.主持2项校企合作项目;

2.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3.主持研发2项实训科研项目;

4.主持编写1门实训特色教材;

5.申报2项国家专利;

6.培养3名骨干教师。

2017.03-

2018.12

 

2.教学骨干培养

教学骨干培养计划表

姓名

职称

培养途径

培养

时间

培养成效

王鹏元

讲师

晶端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企业生产实习锻炼二个月

2018.07

参与1项校企合作项目;

参与1项院级科研项目的研发项目;

主持1门核心课程开发并编写相应学材;

承担2门以上核心课程的讲授;

考取电工电子类职业鉴定考评员资格证;

考取1项高级职业资格证。

国外职业教育培训、参加学术交流

2017.03--

2018.12

马雪峰

讲师

晶端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企业生产实习锻炼二个月

2017.07

参与1项校企合作项目;

参与1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项目;

主持1门核心课程开发并编写相应学材;

考取电工电子类职业鉴定考评员资格证;

承担2门以上核心课程的讲授;

考取1项高级职业资格证。

国内外专业进修、职业教育学术交流。

2017.03--

2018.12

魏显文

讲师

晶端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企业生产实习锻炼二个月

2017.07

参与1项校企合作项目;

参与1项院级科研项目的研发项目;;

主持1门核心课程开发并编写相应学材;

承担2门以上核心课程的讲授;

考取电工电子类职业鉴定考评员资格证;

考取1项高级职业资格证。

国内外专业进修、国内职业教育学术交流。

2017.03--

2018.12

丁久荣

讲师

海康威视有限公司入企锻炼二个月。

2018.07

参与1项校企合作项目;

参与1项院级科研项目的研发项目;

能独立承担2门专业课的讲授,并效果良好;

每学年至少能举办一次学术讲座;

发表学术论文1篇。

国内外专业进修、国内职业教育学术交流

2017.03--

2018.12

邹万芳

讲师

海康威视有限公司入企锻炼二个月。

2018.07

参与1项校企合作项目;

参与1项院级科研项目的研发项目;

能独立承担2门专业课的讲授,并效果良好;

每学年至少能举办一次学术讲座;

发表学术论文1篇。

国内外专业进修、国内职业教育学术交流

2017.03--

2018.12

张玉梅

讲师

海康威视有限公司入企锻炼二个月。

2017.07

参与1项校企合作项目;

参与1项院级科研项目的研发项目;

能独立承担2门专业课的讲授,并效果良好;

每学年至少能举办一次学术讲座;

发表学术论文1篇。

国内外专业进修、国内职业教育学术交流。

2017.03--

2018.12

 

3.教学能手培养

 教学能手培养计划表

姓名

培养途径

培养时间

培养成效

徐巧年、

张伟东、 郭睿涵、腾昇、

李宁

孙晓芳

企业生产实习锻炼。

2017.09-

2018.09

1. 企业生产实习锻炼2个月以上;

2. 获得电子类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考评员证书;

3. 获得 “双师素质”教师进修班或专业进修学习班结业证书;

4. 能够承担1门以上专业必修课程教学;

5. 指导学生参加省及全国电子产品设计、计算类竞赛;

6. 取得研究生学历。

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实施培训,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培训。

“双师”素质教师专业进修班学习。

参加各种专业进修学习。

 

4.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建立由大师、教学骨干、双师素质教师及兼职教师组成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通过2年的建设,建成1个省级教学团队。

5.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

兼职教师建设计划表

兼职教师所在企业

姓名

部门

承担相应教学任务

晶端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汤文兵

人事管理科

1.承担新员工入企培训课程;

2.承担订单班顶岗实习企业方管理职责。

张卫东

检查技术科

1.承担1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2.承担订单班项岗实习指导。

王  帅

生产技术科

1. 承担1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2.负责订单班顶岗实习指导。

李高新

生产技术科

1. 承担1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2.负责订单班顶岗实习指导。

吴煜敏

生产技术科

1. 承担1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2.负责订单班顶岗实习指导。

海康威视有限公司

唐  敏

校企合作部

素质拓展部

1.承担新员工入企前职业素质拓展课程;

2.每学期主持举办一次素质训练活动。

武威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谈  进

企业技术专家

1.每学期举办一次行业、企业发展或专业、职业能力培训讲座一次;

2.承担学生企业参观讲解指导。

甘肃润峰电力有限公司

毕启华

企业技术专家

1.每学期举办一次行业、企业发展或专业、职业能力培训讲座一次;

2.承担学生企业参观讲解指导。

 

 

(四)优化实践教学条件,提升生产性实训水平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在原有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重点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采取“厂校结合”模式进行,依托武威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开发中心自主研发的ZY-2008-04电子电工店里拖动直流电机实验设备、ZY-ID-2009家用电器实验设备、ZY-2412-8电工模拟现场实训系统和ZY-BX-12综合布线工程实训系统和甘肃高胜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GS系列实训平台、实训模块、实训教材及挂图等,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线设备,负责技术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校企共同进行生产管理。

通过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我院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和企业研制的产品通过项目教学和生产案例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分组在企业车间和实训基地进行训练。使学校、产业一体化,生产、实训一体化,技能训练、素养培养一体化,实现了“产学研合一、教学做合一”。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在线课程资源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改造传统教学,推进在线课程开发,建设一门在线开放课程,合作开发2门微课资源。

(六)推进专业对接产业,着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1.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武威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又作为我院骨干专业,利用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有效带动了甘肃省陇南卫校(武都)、陇南文县职教中心、陇南西和职中、庆阳镇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定西临洮农业学校、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凉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凉州区永昌职业中学、古浪县裴家营职业中学、武威信息工程学校、凉州区职教中心、古浪县职教中心、天祝县职教中心等中职学校同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每年进校对其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和交流学习,并且每年培训职教师资20人次。

2.职业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专业教学团队的人才优势,每年为武威及周边地区企业职工、下岗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复转军人提供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0人次。

3.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实现统一业务流程,定点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培训班组织实施、培训过程管理监督、培训补贴资金申领等业务流程严格按流程办理,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程执行。

依托学院设立的武威市第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在现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包含中高级电子装接工、中高级电子调试工、中高级仪器仪表检修工等工种的各类职业技能鉴定与认证工作。每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00人次。

4.科技服务与技术开发

依据学院《教师考核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立社会服务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挂职锻炼、社会服务等工作的成效作为职称评审、职务聘任和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参考要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师每年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1项;申请专利1项;每年选派教师为乡村电商服务网点提供技术服务6次,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2万元以上。

(七)健全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构建多样化众创空间

1.搭建“机器人”创客工场,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推动下,搭建支持创客教育的创客空间和生态系统,建设面积达120平方米以上的机器人创客工场,每年度创客工场成员达50人以上。有效利用武威职业学院科技创新园的功能,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和创业人才培育,建成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

2.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健全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筹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教室,以满足学习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和课程教学资源的积累。

3.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开展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多元化智能电子系统设计,努力实现智慧城市电子产业与高校教学间的产学结合;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继续充实和完善“计算机协会”和“小牛顿电子协会”等学生相关社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八)“引、培”结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每年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举办学术讲座2次,每年派4名教师赴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考察交流学习,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办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发挥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地理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开设语言、文化类专项课程,提升其海外就业的适应能力。引进国际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境外高水平院校,建立教师交流与合作计划,定期开展交流合作活动。

(九)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

1.完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与企业专家合作修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评价标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标准》,引入信息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共同制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2.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进一步完善《系级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定期教学检查制度》,完善教学监控体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监控,在校外实训基地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标准,做到实习岗位到位、指导教师到位、教学管理到位、课程任务到位、过程评价到位,实现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

3.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引入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企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评价指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进一步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通过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评价意见,并认真分析处理,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七、建设进度

建设内容

 建设基础

2017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8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体制机制创新

与安博教育集团成立校企合作共同体

预期目标:

1.  深化与安博教育集团的企合作

2.  完善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激励机制

验收要点:

1.  与安博教育集团合作的资料

2.  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运行资料

预期目标:

1.与安博教育集团成立校企合作共同体

2.继续完善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激励机制

验收要点:

1. 校企合作共同体运行资料

2. 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运行资料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分析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校企联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预期目标:

1.以学院“一体三通”人才培养模式为总纲,重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验收要点:

1.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资料

2.课程建设资料

预期目标:

1.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规范

验收要点:

1.完善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办法》、《课程标准修订办法》、《学材实施手册》、《课堂教学管理工作规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习安全须知》、《学生实习工作手册》、《毕业论文基本规范》

师资队伍建设

大师工作室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2年建设期内,建成校内王书平大师工作室1个,校外林肯大师工作室1个,培养教学骨干6名,教学能手6名,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成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为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士14人。

 

预期目标:

建成校内王书平大师工作室1个。

验收要点:

1. 校内王书平大师工作室成立及运行资料

预期目标:

校外林肯大师工作室1个。

验收要点:

1. 校外林肯大师工作室成立及运行资料

教学骨干

预期目标:

培养4名教学骨干教师。

验收要点:

1.4名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及学习资料

预期目标:

培养2名教学骨干教师。

验收要点:

1.2名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及学习资料

教学能手

预期目标:

培养4名教学能手。

验收要点:

1.4名教学能手的培训及学习资料

预期目标:

培养2名教学能手。

验收要点:

1.2名教学能手的培训及学习资料

教学团队

预期目标:

建设省级教学团队1个

验收要点:

1.省级教学团队建设资料

预期目标:

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

验收要点:

1.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及申报资料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校内实验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占地面积达到1800平方米以上。现已建成2个电工电子实验室、1个单片机实验室、1个传感器实验室、1个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实验室;建成1个电工电子实训室、1个微机装配与维修实训室、1个家电维修实训室;建成1个CAD/CAM实训室,1的嵌入式开发实训室,1个新员工实训室,1个综合布线实训室;建成1个国家电工职业资格认证中心;引进了电子产品装配线一条,建成1个生产型实训基地。近年来,已与索尼移动显示器(苏州)有限公司、上海晋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昌硕科技有限公司、昆山三星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

预期目标:

1.参照电子企业管理规范完善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参考电子企业作业标准进行实训项目开发

验收要点:

1.电子企业管理规范完善实验实训管理制度

2.开发的复合企业管理制度的实验实训项目

预期目标:

1.生产性实训工位增加到50个

2.参照电子企业管理规范完善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参考电子企业作业标准进行实训项目开发

验收要点:

1.生产性实训项目及实训记录

2.电子企业管理规范完善实验实训管理制度

3.开发的复合企业管理制度的实验实训项目

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利用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每年进校对其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和交流学习,并且每年培训职教师资20人次。每年为武威及周边地区企业职工、下岗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复转军人提供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0人;依托学院设立的武威市第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在现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包含中高级电子装接工、中高级电子调试工、中高级仪器仪表检修工等工种的各类职业技能鉴定与认证工作。每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00人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师每年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1项;申请专利2项;每年选派教师为乡村电商服务网点提供技术服务6次,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2万元以上。

预期目标:

1.培训职教师资20人次。

2.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0人次

3.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00人次

4.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1项

5.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2万元以上

6.专利1项

验收要点:

1.培训教师名单

2.职业技能鉴定名单及获取证书

3.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及科研开发资料复印件

4.技术服务到款票据复印件

5.专利复印件

预期目标:

1.培训职教师资20人次。

2.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0人次

3.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00人次

4.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1项

5.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2万元以上

6.专利1项

验收要点:

1.培训教师名单

2.职业技能鉴定名单及获取证书

3.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及科研开发资料复印件

4.技术服务到款票据复印件

5.专利复印件

创新创业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推动下,搭建支持创客教育的创客空间和生态系统,建设面积达120平方米以上的机器人创客工场,每年度创客工场成员达50人以上。有效利用武威职业学院科技创新园的功能,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和创业人才培育,建成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

开展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多元化智能电子系统设计,努力实现智慧城市电子产业与高校教学间的产学结合;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继续充实和完善“计算机协会”和“小牛顿电子协会”等学生相关社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预期目标:

1. 筹划建设面积达120平方米以上的机器人创客工场,每年度创客工场成员达50人以上

验收要点:

1.创课工场建设资料

2.学生创新实践的资料

预期目标:

1.建成面积达120平方米以上的机器人创客工场,每年度创客工场成员达50人以上

验收要点:

1.创课工场建设资料

2.学生创新实践的资料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每年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举办学术讲座2次,每年派4名教师赴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考察交流学习,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办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预期目标:

1.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举办学术讲座2次

2.派4名教师赴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考察交流学习

验收要点:

1.行业专家举办学术讲座的讲座材料

2.4名教师赴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考察交流学习资料

预期目标:

1.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举办学术讲座2次

2.派4名教师赴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考察交流学习

验收要点:

1.行业专家举办学术讲座的讲座材料

2.4名教师赴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考察交流学习资料

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

 

预期目标:

1.制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2.与企业专家合作修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评价标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标准》,引入信息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共同制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3.完善《系级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定期教学检查制度》

验收要点:

1.制定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2.修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评价标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标准》,引入信息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共同制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3.完善的《系级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定期教学检查制度》

预期目标:

1.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通过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评价意见,并认真分析处理,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验收要点:

1.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

2.通过走访用人单位的资料

 

八、经费预算

(本项目建设经费总预算 26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122万元,学院自筹 103万元,行业企业投入35万元。具体建设计划见下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经费来源与预算

建设内容

合计

(万元)

地方财政 (万元)

学院自筹 (万元)

行业企业 (万元)

总计(万元)

 260.00

 

 

 

2017年度  

2018年度

2017年度

2018年度~

2017年度

2018年度~

 

 

 

 

 

 

体制机制创新

 

 

 

20.00

10.00

 

 

 

 

 

 

 

 

 

 

 

合计

 30.00

 

20.00

10.0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2.00

 

 

8.00

 

 

 

 

 

 

 

 

 

 

合计

20.00

12.00

 

 

8.00

 

 

课程体系改革

 

 

 

 10.00

 15.00

 

 

 

 

 

 

 

 

 

 

 

合计

25.00

 

10.00

15.00

 

 

 

师资队伍建设

 

 

 

 

 

 

 

 

 

 

10.00

10.00

10.00

 

10.00

 

合计

4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30.00

 

20.00

10.00

 

 

 

合计

30.00

 

20.00

10.00

 

 

 

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20.00

10.00

5.00

 

 

 

 

 

 

 

 

 

合计

35.00

 

 

20.00

10.00

5.00

 

创新创业

 

 

20.00

 

 

20.00

 

 

 

 

 

 

 

 

 

 

合计

40.00

20.00

 

 

20.00

 

 

国际合作与交流

 

 

 

30.00

 

 

20.00

 

 

20.00

 

10.00

 

 

10.00

 

合计

 

 

 

 

 

 

 

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

 

 

10.00

 

 

 

 

10.00

 

 

 

 

 

 

 

 

合计

20.00

10.00

 

 

 

 

10.00

 

九、预期效益

通过2年建设后,将电子专业建成省级品牌专业,在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训条件、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1.专业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

形成具有特色校企共同体办学模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及时掌握电子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首次就业岗位由原来的一线操作工转变为技术员,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形成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同类专业建设与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骨干带动作用。

2.建成专兼结合的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建成2个大师工作室,培养6名骨干教师,6名教学能手的任务,以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聘用9名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带动专业群的师资建设,建成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比例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1个省级团队,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可靠保障。

3.社会服务和技术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项目完成后,依托本专业(群)优质教育资源,成为立足武威,辐射甘肃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每年完成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各100人次,成为区域专业师资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中职师资20人次,申请专利2项,积极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提升办学的社会效益。

4. 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效果良好

通过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我院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和企业研制的产品通过项目教学和生产案例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分组在企业车间和实训基地进行训练。使学校、产业一体化,生产、实训一体化,技能训练、素养培养一体化,实现了“产学研合一、教学做合一”。

5.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序开展

发挥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地理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开设语言、文化类专项课程,提升其海外就业的适应能力。引进国际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境外高水平院校,建立教师交流与合作计划,定期开展交流合作活动。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